专利摘要:
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包括箱体和充电座体,所述充电座体容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充电座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本实用新型将充电座体设置在箱体内,且充电座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充电卡槽和多个第二充电卡槽,第一充电卡槽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充电卡槽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能够同时对多个助眠产品和睡眠产品进行充电,无需连接过多充电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升了使用体验。
公开号:CN214337588U
申请号:CN202022987170.7U
申请日:2020-12-1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高伟;韩旭;张熙;王浩;王勇
申请人:Xi'an Huin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睡眠产品和助眠产品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
[n0002] 对于睡眠产品和助眠产品,现有产品配置独立充电座,仅适用于单一用户,而当医院等大宗产品采购使用时,至少几十件产品在使用,需要连接几十台充电座,造成使用繁琐。同时,过多的充电座严重影响使用体验,操作繁琐且无法直观监控各产品充电状态。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能够同时对多个助眠产品和睡眠产品进行充电,无需连接过多充电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升了使用体验。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n0005]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包括箱体和充电座体,所述充电座体容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充电座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
[n000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体上,并形成第一卡槽组;多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体上,并形成第二卡槽组,所述第一卡槽组和所述第二卡槽组并排设置。
[n000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体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区分所述睡眠设备和所述助眠设备的第一指示牌和第二指示牌,所述第一指示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组的一端,所述第二指示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组的一端。
[n000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体内设置有充电电池,每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每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二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电池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连接。
[n000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指示灯,每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指示灯。
[n001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灯呈环状并围绕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指示灯呈环状并围绕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开口设置。
[n001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一推送机构,所述第一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睡眠设备推出所述第一充电卡槽;所述第二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二推送机构,所述第二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助眠设备推出所述第二充电卡槽。
[n00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推杆,所述第一提升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所述睡眠设备的底部;所述第二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提升推杆,所述第二提升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所述助眠设备的底部。
[n001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充电座体连接。
[n001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顶部或侧壁上开设有容置开口,所述充电座体安装在所述容置开口内,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n00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n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将充电座体设置在箱体内,且充电座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充电卡槽和多个第二充电卡槽,第一充电卡槽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充电卡槽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能够同时对多个助眠产品和睡眠产品进行充电,无需连接过多充电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升了使用体验。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标:
[n0024] 100-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10-箱体;111-开关按钮;113-睡眠触摸按键;115-助眠触摸按键;130-充电座体;131-充电电池;150-第一充电卡槽;151-第一指示牌;153-第一指示灯;155-第一充电端子;157-第一提升推杆;170-第二充电卡槽;171-第二指示牌;173-第二指示灯;175-第二充电端子;177-第二提升推杆;190-电源线。
[n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n0026]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29]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n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1] 第一实施例
[n0032]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能够同时对多个助眠产品和睡眠产品进行充电,无需连接过多充电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升了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实时监控充电状态,并且插接取用十分方便。
[n0033]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包括箱体110和充电座体130,充电座体130容置在箱体110内,且充电座体13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150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170。
[n0034]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体130上的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形状与睡眠设备相适配,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形状与助眠设备相适配,其中助眠设备是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简称CES)来实现助眠与睡眠功能,以帮助病患入睡。而睡眠设备是用于采集脑电信号,产品形态呈椭圆状,背面延伸有金属电极,需要搭配电极贴片贴敷在用户额头使用。其中睡眠设备与助眠设备可参考现有的睡眠仪和助眠仪。
[n0035] 需要说明的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由于与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法不存在任何副作用,且疗效稳固,因而在欧美等其它国家已被普遍使用,作为治疗焦虑、抑郁、失眠及儿童相关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n0036]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充电卡槽150间隔且平行设置在充电座体130上,并形成第一卡槽组;多个第二充电卡槽170间隔且平行设置在充电座体130上,并形成第二卡槽组,第一卡槽组和第二卡槽组并排设置。具体地,多个第一充电卡槽150与多个第二充电卡槽17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充电卡槽150为4个,4个第一充电卡槽150排列设置在充电座体130的左侧表面,第二充电卡槽170为4个,4个第二充电卡槽170排列设置在充电座体130的右侧表面,4个第一充电卡槽150与4个第二充电卡槽170一一对应设置。
[n0037]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体130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区分睡眠设备和助眠设备的第一指示牌151和第二指示牌171,第一指示牌151设置在第一卡槽组的一端,第二指示牌171设置在第二卡槽组的一端。具体地,第一指示牌151位于多个第一充电卡槽150的首端,并标注有用于标定睡眠设备的特定字符,例如标注有“睡眠”字样;第二指示牌171位于多个第二充电卡槽170的首端,并标注有用于标定助眠设备的特定字符,例如标注有“助眠”字样。当然,此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对睡眠设备和助眠设备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指示牌151和第二指示牌171也可以简单地通过颜色来对睡眠设备和助眠设备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指示牌151为蓝色,第二指示牌171为绿色。
[n0038]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体130内设置有充电电池131,每个第一充电卡槽150内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155,每个第二充电卡槽170内设置有第二充电端子175,充电电池131同时与多个第一充电端子155和多个第二充电端子175连接。具体地,助眠设备和睡眠设备上也设置有充电端子,在睡眠设备装入第一充电卡槽150中时,睡眠设备上的充电端子与第一充电端子155电接触,从而能够通过充电电池131向睡眠设备充电,在助眠设备装入第二充电卡槽170中时,助眠设备上的充电端子与第二充电端子175电接触,从而能够通过充电电池131向助眠设备充电,其中通过充电电池131向助眠设备和睡眠设备充电的原理与现有的利用充电宝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原理一致,在此不过多描述。
[n0039]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源线190,电源线190与充电座体130连接。具体地,电源线190通过一转换器与充电电池131连接,通过电源线190能够向充电电池131充电,充电电池131的电容量大约是睡眠设备或助眠设备电容量的30-80倍,从而能够多次对多个睡眠设备或助眠设备进行充电。其中,电源线190可以直接连接市电,通过电源线190向充电电池131充电的原理可参考现有的移动电池充电原理,在此不过多描述。
[n0040]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上还设置有一开关按钮111,通过该开关按钮111能够直接切断充电电池131的充电端口,从而在未有睡眠设备或助眠设备进行充电时关闭充电座体130,节省能源。
[n0041]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指示灯153,每个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指示灯173。具体地,第一指示灯153设置在第一充电卡槽150旁的充电座体130上,能够展示充电状态,当睡眠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时,第一指示灯153呈现为红色,当睡眠设备充电完成时,第一指示灯153呈现为绿色,从而能够从第一指示灯153判断睡眠设备的充电状态。第二指示灯173设置在第二充电卡槽170旁的充电座体130上,能够展示充电状态,当助眠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时,第二指示灯173呈现为红色,当助眠设备充电完成时,第二指示灯173呈现为绿色,从而能够从第二指示灯173判断助眠设备的充电状态。其中,通过指示灯展示充电状态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时的指示灯,其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n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开口处,指的是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开口附近,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开口处,指的是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开口附近。
[n004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卡槽150内设置有第一推送机构,第一推送机构用于将睡眠设备推出第一充电卡槽150;第二充电卡槽170内设置有第二推送机构,第二推送机构用于将助眠设备推出第二充电卡槽170。通过设置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能够及时将睡眠设备和助眠设备从充电卡槽中弹出,方便取用。
[n00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推杆157,第一提升推杆157设置在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睡眠设备的底部;第二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提升推杆177,第二提升推杆177设置在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助眠设备的底部。具体地,第一提升推杆157和第二提升推杆177均为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直接将睡眠设备或助眠设备向外推出。
[n0045]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上还设置有睡眠触摸按键113和助眠触摸按键115,睡眠触摸按键113与第一提升推杆157内部电连接,当用手触摸睡眠触摸按键113时,第一提升推杆157能够将睡眠设备从第一充电卡槽150中推出。助眠触摸按键115与第二提升推杆177内部电连接,当用手触摸助眠触摸按键115时,第二提升推杆177能够将睡眠设备从第二充电卡槽170中推出。
[n004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点击睡眠触摸按键113或助眠触摸按键115后,充电座体130内置的电路板会进行计算,具体地,充电座体130内置的推送机构将符合要求的设备推送出来,即通过提升推杆将设备举起一段距离,使之有别于其他正在充电的设备,让用户不用花费心思去选择该选用哪个设备。优选地,提升推杆会优先将充满电的设备进行推送。
[n0047]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的顶部或侧壁上开设有容置开口,充电座体130安装在容置开口内,并与箱体110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箱体110的顶部开设有容置开口,充电座体130由箱体110的顶部装入到容置开口内。其中开关按钮111,助眠触摸按键115和睡眠触摸按键113均设置在箱体110的前侧表面。
[n0048]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将充电座体130设置在箱体110内,且充电座体13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充电卡槽150和多个第二充电卡槽170,第一充电卡槽150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充电卡槽170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其能够同时对多个助眠产品和睡眠产品进行充电,无需连接过多充电座,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提升了使用体验。
[n0049] 第二实施例
[n0050]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n0051] 在本实施例中,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包括箱体110和充电座体130,充电座体130容置在箱体110内,且充电座体13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150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170。
[n005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指示灯153,每个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指示灯173。具体地,第一指示灯153呈环状并围绕第一充电卡槽150的开口设置,第二指示灯173呈环状并围绕第二充电卡槽170的开口设置。
[n0053] 通过设置环状的指示灯条,能够避免在充电座体130的表面设置指示灯,从而节省了空间,能够放置更多的充电卡槽。
[n0054] 第三实施例
[n0055]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n0056]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100包括箱体110和充电座体130,充电座体130容置在箱体110内,且充电座体13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150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170。
[n0057]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箱体110的前侧表面开设有容置开口,充电座体130由箱体110的前侧装入到容置开口内,其中开关按钮111,助眠触摸按键115和睡眠触摸按键113均设置在箱体110的顶侧表面。
[n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充电座体,所述充电座体容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充电座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对睡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卡槽和多个用于对助眠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卡槽。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体上,并形成第一卡槽组;多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体上,并形成第二卡槽组,所述第一卡槽组和所述第二卡槽组并排设置。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区分所述睡眠设备和所述助眠设备的第一指示牌和第二指示牌,所述第一指示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组的一端,所述第二指示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组的一端。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内设置有充电电池,每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子,每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二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电池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端子连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指示灯,每个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指示灯。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灯呈环状并围绕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指示灯呈环状并围绕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开口设置。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一推送机构,所述第一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睡眠设备推出所述第一充电卡槽;所述第二充电卡槽内设置有第二推送机构,所述第二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助眠设备推出所述第二充电卡槽。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推杆,所述第一提升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卡槽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所述睡眠设备的底部;所述第二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提升推杆,所述第二提升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卡槽的底部,并用于抵持在所述助眠设备的底部。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充电座体连接。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集成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或侧壁上开设有容置开口,所述充电座体安装在所述容置开口内,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3883521U|2014-10-15|电子烟磁吸式充电装置
CN205005903U|2016-02-03|可拆卸更换电池的电子烟及可扩展电池单元
CN214337588U|2021-10-01|医用集成式充电桩
CN204179433U|2015-02-25|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3503896U|2014-03-26|盲人模化插座
US20190308542A1|2019-10-10|Split-type car cigarette lighter
CN207098203U|2018-03-13|一种可拆卸式锂电池连接器
CN206135438U|2017-04-26|充电座以及带充电座的智能手表
CN202721459U|2013-02-06|可携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05646884U|2016-10-12|一种无线充电保护壳
WO2017020325A1|2017-02-09|手机充电座
CN204655805U|2015-09-23|创新电磁神经护理仪
CN205790733U|2016-12-07|应用于电位治疗仪的高压输出保护连接器
CN206004346U|2017-03-08|适于自动化生产的移动电源
CN202103208U|2012-01-04|具有转接功能的插头装置
CN211379628U|2020-09-01|一种电子烟充电壳杯充
CN212085337U|2020-12-04|一种易拔的插头
CN212908431U|2021-04-06|一种多功能可翻转插座的集中式充电塔座
CN204761107U|2015-11-11|360°手机保护装置用滑盘
CN205355867U|2016-06-29|插脚可折叠的充电器
CN207782057U|2018-08-28|一种医疗设备支撑装置
CN203589326U|2014-05-07|插座
CN208353764U|2019-01-08|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充电及检测装置
CN207184080U|2018-04-03|一种便于充电和充电数据监测的移动电源
CN206850171U|2018-01-05|一种安全盒式多功能插线板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987170.7U|CN214337588U|2020-12-10|2020-12-10|医用集成式充电桩|CN202022987170.7U| CN214337588U|2020-12-10|2020-12-10|医用集成式充电桩|
[返回顶部]